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34篇
财政金融   89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219篇
经济学   502篇
综合类   398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6篇
贸易经济   260篇
农业经济   851篇
经济概况   3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乡村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战略总要求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完善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文章以湖南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法对乡村治理体系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区域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因素。[结果]被调查农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年收入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上。进而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可知:社区生活组织、村规民约、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留守儿童之家、集中性治丧场所以及村务公开等6个变量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开展实施正向显著影响,而年龄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开展负向影响。[结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治理体系主要在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分析影响湖南省乡村治理体系的因素,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治理功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2.
夏媛媛  任以胜 《科技和产业》2023,23(13):120-128
旅游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基于安徽省2012—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数据,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安徽省旅游发展不平衡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旅游收入呈“N”字形变化,总体发展不均衡,存在“皖南-皖中-皖北”的梯度递减趋势;安徽省旅游经济总体呈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态势,城市间差异逐步缩小;星级饭店数量、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量等因素均对安徽省旅游经济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探讨陕西省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的思路,从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内涵与价值分析出发,对陕西省水文化遗产构成类型进行梳理,指出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历史深厚、类型多样、地域特色明显,河流、水利工程等资源等级较高,诗词、碑刻、民俗等资源存世量大。分析当前在认识理念、管理体制、保护经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省水文化遗产建设应着眼于以生态系统修复、人文系统重构、价值系统重塑、产业系统创新、管理系统再造的"全域统筹、理念重构"和基于遗址遗迹型、工程功能型和非物质文化型遗址功能与特征的"分类保护、层级联动"两大核心策略,兼顾"点、线、面"3个空间要素,构建陕西省水文化"点状布局、线状串联、流域覆盖"大遗产格局。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耦合性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湖南省近9年来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现状,探究二者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以期找出二者协调发展模式,并为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熵权法为各指标进行客观确定权重,结合2007~2015年湖南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确定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匹配分析模型,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农业生态—农业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5年湖南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基本稳定,耦合度值均在0.9以上,二者呈协调发展趋势。其中,2014年和2015年二者的耦合度较高,分别为0.975 3和0.984 3,说明湖南省在这两年的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性好,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能够相互有效促进彼此的发展。同时,仍需时刻关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无序攫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贫困程度测度是精准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据。在对已有贫困程度测度方法回顾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分析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特征,提出区域贫困程度测度原则,构建区域贫困程度测度指标体系,并以甘肃为例对深度贫困县贫困程度进行测算,进一步了解深度贫困县的贫困现状、集中区域、影响因素及贫困差距等,以期为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罗建  史敏  廖婷 《经济地理》2020,40(2):125-131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首位度分析、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湖南省各市州的研发投入(R&D经费、R&D人员投入)空间差异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湖南省内各市州R&D经费投入差距在逐渐缩小,但R&D人员投入差距在逐渐增大;②湖南省的R&D经费及R&D人员投入在各个市州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及空间集聚现象,并在西部、南部周边市州呈现出大面积的低水平连片聚集特征;③湖南省R&D投入的空间演变特征并不显著,长株潭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圈缺乏辐射带动力。研究最后提出了湖南省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云南省16个州(市)的面板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从时空视角对云南省旅游业-城市化-经济-交通四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整体评价。结果显示:云南省旅游业、城市化、经济、交通发展水平整体分别提升了48.15%、47.59%、35.91%、46.89%。2005~2017年,云南省各州(市)旅游业-城市化-经济-交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87.50%的州(市)仍处于中度耦合失调水平,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形成以昆明为核心的"核心-边缘"梯度递减的空间结构特征,整体呈滇中>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滇西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基于ANP-PP-SPA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的缺陷与不足,从致灾因子、孕灾因子、承灾因子和减灾因子4个方面,通过对14项评价指标的分析与计算,构建洪灾风险评价体系。洪灾风险评价体系以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求解主观权重,投影寻踪法(PP)求解客观权重,主客观综合权重与集对分析理论(SPA)耦合,构建基于ANP-PP-SPA的洪灾风险评价模型。以广东省英德市为例,验证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英德市2016年的洪灾风险属于中等级别,符合英德市2016年的实际情况。洪灾风险评价模型不仅综合考虑了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还较好地体现了洪灾风险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能够为区域洪灾风险决策和洪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态发展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包括20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基于2007—201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对湖南省乡村建设水平进行定量化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乡村建设对乡村景观影响的利弊。[结果]湖南省乡村建设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呈现显著的递增趋势,由2007年的0177提高到2017年的0692。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均明显提升,但生态发展状况波动较大,虽近年来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仍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景观的规划提供了经济支持,改善了乡村景观基本硬件设施条件,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丰富了乡村景观的形式内容,推动了乡村景观的建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和对乡村景观的蚕食。[结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遵循生态理论,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景观规划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China has been conducting massive land consolidation (LC) projects since the late 1990s 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which has been one of the common issues in the world. H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LC projects affects grain production stability is a question should be answered. Basing 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at the county level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this paper separates the trend component and the fluctuation component from a time series of grain production over 1991-2016 using the H-P filtering method. Then we estimate the impacts of LC projects and climate change on the trend and fluctuation rate of grain production for the entire Hubei Province. Moreover, the effects on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major crops for the central, eastern, southwestern, northwestern and northern areas are also examin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roduction trends for five subareas and the whole area all have followed a trajectory of “increase-decrease-increase” from 1991 to 2016. The magnitude of fluctuation rate was large but became smaller in recent years. (2) The contribution of LC to the long-term trends of grain production for the entire samples in Hubei Province mainly benefits from the growth in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through LC; more LC investment and newly-added arable land area promote the sudden increase in grain production above the long-term trends, while the impacts of LC area are negative. (3) The impacts of LC on the major crop production vary across areas. LC exert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production of major crop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Hubei, and this effect persists to the following year. Similarly, this influence also exists in the southwestern and northern area, while becomes insignificant in the following year.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LC variables is found in the northwestern area. These findings may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address LC inefficiency and food security problems, and an effective and innovative mechanism combin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and long-term and st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dditi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i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LC orientation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